藏川线前段

--- 摄于 2017 年 9 月 藏川线前段

随便聊聊

最近一段时间,开启了高强度阅读模式,据 App 不完全统计,5 天共阅读 30 个小时,差不多就是争分夺秒地阅读,顺便熬个夜什么的,大概这样才能抽出这么多时间来。而读多了的后遗症就是想得更多,进而就想找个人聊聊,很遗憾,我在我的朋友圈没法找到一个可以随时打扰而不用担心对方状态的人,既然如此,那便随便写写吧。

理财投资

这些天看了不少投资报告、个人家庭投资规划实录、VC 和创业者之间的投资、二级市场的投资等等,一般情况下,我很少聊关于钱的内容,原因很简单,投资是一个很私人的事情,讲太多对人对己都不好,更不用说,国内还有部分传统,以提钱为耻,为了不给别人和自己造成困扰,我也很少提这块的东西。但很显然,这是每个人的生活必备技能,独立的第一步,就是实现财务独立,不然无论如何,原生家庭总是可以用各种方式影响自己的决策,这是我很讨厌的一点。当然,得承认,有人深恶痛绝就有人甘之若素。

我的事业,姑且称之为事业吧,从之前的各种随笔中可以拼凑出来,而作为财务暗线,并没有像事业那样透明,大部分实际上只是运气而已,并没有什么参考价值,更多的是理念上可以稍微借鉴一下。

2008 年的股市破灭,我旁观过;2015年的破灭,我一度参与过;p2p 的高楼崩塌,我参与过;破产我也经历过;布局三年,在低点被迫出局,出局不到一个月起飞,也经历过了;三年翻三倍,也经历过。但很显然,我并没有遭到巨大亏损,也并没有很影响自己的生活,当然,破产买房除外,这个实在是有点伤,虽然现在已经基本没有影响了,但想想还是隐隐有点不舒服。

不用怀疑,日常来说绝大部分资金是处于投资状态的,而且绝大部分并不是所谓的短期投资,一般看三到五年,剩下的足够正常生活开销了,曾经一度只有 2w 日常,后来扩展到 10w,因为碰到过有钱付不出的场景,需要提高冗余,用来应对一些稍微大额的开支。随着时间推移,投资金额的绝对值也在不断上升,这部分推高主要是来自于工资日常积累,虽然也有投资收益,但相对来说可以忽略,最多也就发发年终奖之类的,并不是主要收入来源。

随着遭遇的事情变多,投资计划也在不断发生改变,但,无论如何,最重要的一点是让自己舒服,如果任何资金分配让自己焦虑、无法入睡,那就不是一个合适的方案,这也是我说,投资是很私人的事情的原因。而舒服的前提是,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知道钱去了哪里,知道最坏的可能是什么,至于好的结果?让时间告诉自己答案。

有人最近问过我 “保本 15% 年化的项目要不要投?”

说实话,这种描述的东西,放到我面前我也不敢碰,很多时候,你贪别人利率,别人贪你本金。而且对项目是什么一无所知,为啥能有这么大的胆子把钱放出去呢。我不否认有这种项目,比如信用卡利率。但什么东西是自己能拿的,需要时刻牢记风险与安全边际。

对自己财务的管理,是一生的课题。风险和意外总是不经意之间降临在身边,提前预备应急方案总是需要的,养老问题总是要面对的,家庭开支也大概率是要碰到的。计算机大部分时间是确定性的,而未来不是,我们终究是需要拥抱不确定性的。

未来规划

死是确定性的终点,而未来不是。非确定性的事情,总是很难办的,我能做的事情只有做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情,然后让时间来回答,未来是什么。

22 岁制定的目标,我已经基本完成了,找到一个城市定居,让自己不再那么拮据。接下来需要的可能不是一个长时间的计划了,首先,现在愈发看不清未来是什么,其次,再定长计划,可能专心致志之下,又要忽略很多事情了。我希望未来会更加精彩一点,至少多一点颜色。

前段时间,第一次把小时候在书本上的描述与现实对应起来,原来,余杭就在附近,原来太湖就在不远处。。这些下意识都被忽略了,倒也不是工作的问题,更多的是没有意识到。我其实很想见识一下,什么叫吴侬软语,这个应该就在不远处,高铁来回可能也不需要多久,找个机会去看看。身在江南而不知江南在何处,这也就是我了吧,只能说不愧是我。

好消息是,我已经给我母亲下最终通知了:“接受你儿子这辈子有可能无法结婚的概率。”并不是我悲观,更多的是,理智分析和判断的结果。

无论未来是什么,不做预测,直接面对,然后适应它。

评论区

加载更多

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