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于 2017 年 9 月 藏川线前段
经过两周的思考,我决定记录下这段经历。无论事情大小,只要有意义、产生影响,都值得被记录下来。一句话总结就是:“分手了,我主动提出的。”这并非是毫无征兆的,一切都会有它的起源和因果,可以说,就在那个时间点,所有线索收束到了一个结果,那就是“分开是最好的结局”,对双方都是最好的安排,继续下去不存在任何意义。
去年,我们曾计划去见对方家长,直到今年一二月,期间有三到四次机会。然而,每到关键时刻,总会因各种原因未能成行,事后也没有任何弥补措施,仿佛事情从未发生。一次两次可以是意外,三次四次则无法解释,事后没有补救更是令人费解。
这已经是第三年了,我从未见过对方家里的任何人。这让我得出一个结论:这件事对对方并不重要,对方也无意组建家庭。最后一次(约一月)取消见面的理由更是令人心寒,后面我会详述。对比来看,对方在相处半年到一年时就已经见过我母亲了。从整个行为模式来看,我的感受就是:这件事是不重要的。
最后一次取消见家长的理由,印象深刻:
我说:“结婚费用我出 25万作为上限,婚礼如果想多花点,彩礼就少点,你自己平衡,不办婚礼直接全拿走也是可以的。”
对方的答复:“不够,这件事谈不拢,直接去见父母怕会吵起来,让我左右为难,不如不见,不够可以赚钱攒。”
这个问题我们谈了多次,始终就是以“不够”收尾,而我不太理解这个逻辑,25万是真的很少吗?我花了一点时间,在国家统计局等多个网站进行核实,以下是一些数据:
2024年 | 平均工资(非私营) | 平均工资(私营) | 中位数工资 | 人均可支配收入 | 可支配收入中位数 |
---|---|---|---|---|---|
全国数据 | 124,110 | 69,476 | 57,600 | 41,314 | 34,707 |
浙江省数据 | 137,239 | 77,230 | 67,013 |
那么按照浙江的数据,以平均工资来说,一个人要攒到 25万现金要多少年呢?
在不吃不喝的情况下,250,000/67,013 ≈ 3.7年;如果按 50% 储蓄率来算,250,000/(67,013*0.5) ≈ 7.4年
浙江是全国著名的富裕商业省份(全国第三),如果拿其他地方举例,那么这个数据更加夸张。现在大学毕业大约24岁,七到八年大概就是30岁左右,然后一次性掏空积蓄,结果还是“不够”,甚至连见家长的资格都没有。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数据是人均可支配收入,而真实情况应该用中位数来体现,大约是平均数的80%左右。平均数会被高收入群体拉高,中位数更能反映真实的生活水平。
就我个人而言,我的收入高于平均水平。但我认为,婚礼这种事情,花钱越多越容易后悔,实在不值得投入过多资源。把钱留着应对日后生活开销或用于旅行,其实是更好的选择。一张几千元的婚纱照,精修到不像本人,完全不好意思挂起来的情况并不少见。至于酒席,则因人而异。就我家而言,完全可以不需要,只需在亲友群里说一声,不仅不花一分钱,甚至还能收到长辈的红包。这种开放前卫的态度,许多家庭可能难以置信,但这才是真正以人为本,而不是被所谓的“仪式感”绑架,被迫进行巨额消费。在这件事上,开销可以无上限,但收益却几乎固定为零。我的观点是:不反对仪式的存在,但反对无意义的、无上限的攀比。
我不知道别人是如何应对如此巨额的开销的,是贷款吗?贷款结婚,然后婚后一起还款?为了一时无意义的仪式感,付出长达数年的努力工作来偿还?这不就是现代版的**莫泊桑《项链》**吗?看小说时嘲笑主人公,然后自己却做同样的事情。或者寻求家里支持?抱歉,我没有支持。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近十年未与父亲有过任何形式的交流,即便结婚也不会通知他;同时,我也不会让我母亲在这件事上出一分钱,她安心养老就好。
更残酷的现实是,如果婚后离婚,这些财产是没有任何保障的,相当于打水漂。如果是贷款,那便是人财两空,徒留债务。如果更极端一点,提起婚内强奸诉讼,一系列连环操作,直接毁掉一个人并非不可能,甚至婚前财产也可能被侵占。这一段残酷的现实并非虚假陈述,而是有真实案例存在的。
我并非针对任何人,但隐性风险需要被提及。在三年未曾见过对方任何家人(多次推脱)的前提下,我对对方的信任程度已降到最低,相应的风险也会被无限放大。
其他细节暂且不提,单说一件:
我曾多次说过同样的话:”我不是你的仆人,请尊重我是个人。同时也请注意,你是个成年人,不是婴儿。“
存在很多无意义的干扰和指令,无法拒绝,拒绝就会不断闹。对方会无限制地打断我的注意力,只为将注意力集中在她身上。这件事强调过很多次,但并没有明显改善,她依然我行我素。要知道,人的注意力是极其宝贵的资源,做任何事情,如果无法集中注意力,就几乎不可能出成果。这意味着,一个人的效率和能力可能会被直接摧毁。这是我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
比不沟通更可怕的是无效沟通。因为那是白费力气。当同样的事情说了三遍后,我就不会再白费力气去说了。而当多次不同的事情被强调三遍后,依然没有改善,这便告诉我,沟通是无效的。此后任何事情,我已经无需再说,因为那毫无意义。我只能选择忍耐,或者自己尝试解决;如果受到影响,就只能忍着。这种情况实在太可怕了,如果持续多年,最终只会导致负面情绪的爆发。
综上所述,我无法接受这样的生活。我完全有能力一个人轻松地活下去,没有必要给自己的人生增加强度。列举这些,并非否定这段关系一无是处,只是说明它不适合我。有没有过快乐的时刻?当然有,但与付出的代价相比,实在太过沉重。这些也是在提醒我自己,不要过于善良,该断则断,这对双方都有巨大好处,不必浪费时间和精力,能够脱离一段疲惫且没有未来的生活。
分手后,我的感受是:松了一大口气。这也侧面证实了这段关系的不正常,以及我所承受的巨大压力。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但压力巨大则是不正常的。在任何关系中,失衡都是有问题的。
我国的婚姻法,大量规定了个人财产、共同财产、子女抚养等问题的细则,它更像一部财产分割法,并且更倾向于劝和不劝分。2021年加入的离婚冷静期、夫妻共债认定规则等,进一步阐述了这一观点。
婚姻建立在双方基础信任和共识之上。相处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个人理念和观点的冲突,都是摧毁共识的最佳手段。在当前国内舆论环境如此恶劣的时代,更是难以达成基础共识。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男女对立的言论,甚至有讲师在小红书上教人如何掏空男方的钱,以此作为“创业第一桶金”。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保护好自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更明确地说,网上声音最大的,从来不是大多数人的观点,而是“生意”。任何人,都需要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听信网上的极端言论并依照其行事,后果不是由发言人承担,而是由行为人承担。保持清醒的头脑,清晰的思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选择什么,这才是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的体现。任何观点,都需要首先进行质疑,其次进行验证,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教员所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非虚言。多读毛选,并参照历史实践去思考,对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是有帮助的。
在此,我并不指责任何人。有人凭良心做生意,有人凭黑心做生意,这都是事实。但事实不代表合理,现象存在也不代表其合理性。我们应该自己去观察,去思考,然后站在合理的一方,尽一份力即可。普通人能做的,不多,仅此而已。
有些人言语浮夸,高谈阔论,却不付诸任何行动。所以要听其言而观其行,重点在于“观其行”,只有这样才能认清一个人,在交友上如此,在婚姻上更是如此。大部分人应该还比较难被有计划、有组织地针对性骗婚,因此无需将警觉心拉到最高,只需简单地“听其言而观其行”就足够了。更重要的是,在认识一个人后,如果看不到未来,应尽快果断地做出决定,不要拖延。时间是有限的,不要浪费,不要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期望。
没有计划的人,不会因为别人三言两语就变得有计划;懒散的人,也不会因为别人三言两语就变得勤奋;躺平的人,同样也不会因为三言两语就变得积极自律。想要改变一个人是非常非常困难的,而一个人能够改变,更多需要两件事:环境巨变 + 自我意识,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这段旅程虽已至此,但它绝非任何一方的挫败,也无法定义未来的走向。它仅仅是生命中的一段经历,如同到站的列车,当不再适合并行时,便需果断告别,仅此而已。
在当下这个喧嚣而动荡的年代,坚守自我、保持独立,殊为不易,然而正因其不易,才更显珍贵。我对缘分,既有所期待,又不为之所困。未来的相遇或许会在不经意间到来,但无需强求,更无需背负沉重的期许。照顾好自己,坚定地按照内心的方向前行,属于我的未来就在前方。
请登录后评论
评论区
加载更多